我的姐夫是太子

上山打老虎額

歷史軍事

大明永樂二年。
黃昏將近,坐落於南京城鐘山腳下的紫禁城卻已是燈火如晝。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七十二章:戰功顯赫

我的姐夫是太子 by 上山打老虎額

2024-1-20 18:34

  張安世的話,令胡穆深思起來。
  他當然清楚,宋王殿下的話,必然有他的道理。
  只是道理在何處,卻還需他細細思量。
  畢竟這些東西,在四書五經中,是沒有出現過的。
  而今不少像他這樣的讀書人,曾經學過聖人之學,如今也都開始迷茫起來,便是這個道理。
  當初的時候,天下的讀書人,可以說是壹面倒的反對張安世,倒未必是所有的士人都是十惡不赦,實際上,是因為在他們看來,自己所學所知的東西,確實無法接納張安世的行徑。
  畢竟,壹個士紳們所創造的田園牧歌的社會,張安世的許多東西,可稱得上是離經叛道。
  只不過……如今新政推行,天下早已變得面目全非,在直隸,壹船船的海外的商貨流入,稅賦也隨之大增,許多的作坊拔地而起,各種大學堂如雨後春筍壹般的冒出來,蒸汽機車奔馳在鐵路線上,作坊林立,可以說屬於士人的基礎,其實早已是壹去不復返了。
  此時,許多士人卻驚異的發現,那本該亙古不變的聖人之學,已經不足以去解釋眼前所發生的現象了,現實世界,好像已與他們徹底的脫節。
  固然會有許多食古不化之人,對此無動於衷,依舊堅持己見。
  卻也有許許多多的士人,在迷茫之中,不得不去進行思考。
  他們越發的察覺,以往那些現有的知識所解釋不通的東西,漸漸的從張安世身上尋找到了答案,在不經意之間,那潛移默化之下,已有不少像胡穆這樣的人,其實已經脫胎換骨。
  很多時候,人就是如此。
  起初的時候,他們會陷入自我懷疑之中,不得已之下,痛定思痛,才開始去慢慢嘗試著接受。
  可妳只要接受了第壹次,那麽眼前就好像豁然開朗了壹般,原先解釋不清的東西,現在壹下子明朗了,從前無法理喻的東西,妳照著張安世的思路往上去套,卻發現竟是這般的清晰。
  這個時候,像胡穆這樣的人,已變成了張安世的模樣。
  可怕的是,世間有壹種心理叫做皈依者狂熱,越是這樣的人,他們在經歷了迷茫,在慢慢開始對新的知識領域產生信服之後,往往這個時候,他們恰恰是最激進的。
  以至於,有不少讀書人開始成日琢磨著去砸爛孔廟了。
  胡穆就是其中壹個,只是他性子穩重壹些,總不至偏激過了頭。
  於是他告辭而出,可心心念念的,卻是咀嚼著張安世的話。
  而張安世顯然是不明白胡穆這種奇怪的心理狀態的,他此時更盼望著來自福建布政使司和廣西布政使司的消息。
  數日之後,東華門。
  此處乃是南京城的商業要道,此地專門設置了馳道,因而,大量的車馬,源源不斷地將供給京城的貨物送入。
  大量的商賈雲集於此,與此同時,因為此地熱鬧,所以城墻內外,數不清的店鋪林立。
  有人的地方,就不免會有是非,因而,這裏也幾乎是南京城消息的集散地。
  因為天南地北的人都有,大家聚在壹處,不免在附近的茶肆和酒肆之中閑坐之余,看壹看新近的邸報,交流壹些時聞。
  自然,比起邸報中的消息,某些街頭巷尾的議論,自然也不免甚囂塵上。
  說起眼下的局面,不少人為之皺眉,這天下不太平,難免令人憂心,再加上各地叛亂的消息,更人讓人揪心。
  而此時,卻有人每日都來此,多數時候沈默寡言,卻是四處探聽著什麽。
  來人是自夏家來的,正是夏原吉的管事。
  夏家就這麽壹個少爺,現在生死未蔔,雖然已派了人,想辦法去福建布政使司尋覓,可實際上,這幾乎等於大海撈針。
  夏家的管事急的實在沒有辦法,曉得這裏的客商還有遊人多,人多嘴雜,雖未必能打探到準確的消息,卻也忍不住想探聽壹些福州府的蛛絲馬跡。
  他這幾日,探聽的消息太多,說什麽的都有,只是越聽,他心裏越亂。
  就在他豎著耳朵,聽著鄰座幾個士人,以及隔壁壹桌的商賈們商談時。
  此時,有人上樓來,管事下意識地瞥了壹眼,卻不由得壹楞,他口裏下意識地喃喃道:“老爺。”
  這聲音很輕。
  顯然管事也萬萬沒有料到,今日夏原吉竟也會來此。
  這些時日,老爺可謂是茶不思飯不想,偏偏明面上卻還倔強。
  管事曾提及自己來此打探消息的事,前些時日,夏原吉也不吱聲回應。
  只是不曾想,今日老爺終究還是耐不住,也來了。
  管事連忙起身,給夏原吉讓座。
  主仆二人,都默然無言。
  只聽到隔座的喧鬧,有人道:“叛亂了這麽久,為何宋王殿下還不提兵平亂?這樣下去,可是要出大事的。”
  “瞎說什麽,宋王殿下自有他的道理……”
  聽到此,夏原吉的臉不由得顫了顫。
  他覺得這些人……簡直無法理喻。
  此時,又聽他們道:“聽聞……大同都司,現在也有作亂的跡象,不過……卻不好說……”
  “哎,若是再不平亂,只怕不知多少賊子……磨刀霍霍呢……那些該死的賊,害我等擔驚受怕,現在買賣也受影響,市場比此前低迷了不少,大家都怕啊……”
  說著說著,又不禁有人道:“宋王府壹點動靜都沒有,倒是鮮見。照理,宋王殿下最是見不得這些的,會不會是宋王殿下……病了……”
  “病了,宋王殿下年輕,能有什麽病?”
  “這……不好說……老夫聽說壹些傳聞……”
  “快快說來……”
  “聽說啊……宋王殿下平日裏並無什麽惡習,唯獨……深諳壹些……哎,不好說……”
  “妳是說好色?”
  “咳咳,這可不是我說的。”
  “據聞有人在青樓裏見過宋王殿下,當然……也只是壹說,我隨口說的,妳莫信。”
  這壹下子,所有人都不禁的豎起了耳朵。
  這等事便是如此,妳說宋王殿下每日看《春秋》,可能大家沒興致,可若說宋王愛逛窯子,那必定是津津有味了。
  夏原吉壹臉無語,這好端端的說著家國天下的事,怎麽說著說著,就說到這個上頭去了呢?
  卻聽那人又道:“我在想,會不會是……宋王殿下不幸因此而染了花柳之癥?據聞……此乃頑疾,便是醫學院,也束手無策。”
  “不會吧,會不會有誤?”
  “我只隨口壹說。”
  “不過細細思來,倒是未必沒有可能……哎,可憐的宋王殿下……該死的煙花女子,若不是這煙花女子不曉潔身自好,又怎會沾上花柳,若非是沾上花柳,又如何會染在宋王殿下身上,若不是宋王殿下也染上,又怎教這叛賊如此猖獗?說來說去,歷朝歷代,都是女子誤國啊。”
  夏原吉聽罷,臉已黑了下來。
  他越聽越覺得荒唐,便下意識地長身而起,陰沈沈地冷哼壹聲,擡腿便走。
  管事壹見,忙是追了出去,出了茶肆。
  夏原吉看他壹眼道:“這便是妳所謂的打探消息?真是滑稽可笑,就指望從這些人口裏,能打探來什麽消息?”
  管事的苦著臉道:“他們平日裏,也不全說這個……”
  夏原吉長嘆道:“哎,休要再說了,休要再說了……”
  他心中蒼涼,忍不住苦笑:“卻不知做了什麽孽,到頭來,竟要做夏家的不孝子孫。”
  所謂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,夏原吉本就是老來得子,如今兩鬢斑斑,這兒子卻也沒了,白發人送黑發人,夏瑄但凡有壹絲的閃失,夏家也就在此絕後了。
  說出這話時,夏原吉的面上有壹種說不出的蒼涼。
  管事的便默默地跟著他,卻是不言,臉上有著壹樣的哀色。
  卻在此時,街上突有人飛馬而過。
  是三四個人馬,穿著的乃是郵政司特有的短裝,三四人飛馬,背上各自背著碩大的包裹,呼嘯而過。
  轉瞬之間,便越過了夏原吉朝著街的盡頭去了。
  夏原吉下意識地側目,卻見其中壹人……竟有些眼熟。
  他以為自己眼花了,用力地揉搓了壹下眼睛,等再次張眼時,那壹隊人馬,卻已絕塵而去。
  夏原吉楞在原地,紋絲不動,眼睛掙得老大。
  管事的看夏原吉這個樣子,還以為他身子不好了,忙憂心地道:“老爺,老爺……怎麽了?”
  夏原吉則是楞楞地道:“方才,妳可看清楚那幾人的面容了嘛?”
  管事愕然了壹下,才道:“啊……小人……沒細看,老爺,怎麽……”
  夏原吉抖了壹下嘴唇,才道:“方才……有壹人,像瑄兒……”
  管事的驚訝道:“啊……”
  管家的反應,倒是壹下子將夏原吉拉了回神,他隨即細細壹想,便不由得苦笑道:“可能是看錯了吧,哎……這些時日,總是恍恍惚惚的,總覺得……好像瑄兒回來了……”
  他搖頭,繼續苦笑。
  管事的安慰道:“老爺,少爺壹定能轉危為安的,他吉人自有天相。”
  夏原吉只抿著唇,眼睛裏的精神氣也似是壹下子的消散了許多,再不吭聲。
  ……
  “報,報……”
  張三急匆匆地闖進了張安世的書齋,邊大呼道:“福建布政使司……福建布政使司……來人了。”
  張安世正坐在桌案跟前看著書,聽到張三人未到聲先到的話,倒是依舊臉色平靜,只道:“是哪壹個府的?”
  福建布政使司很大,實際上,這些時日,也陸續有福建的驛卒來京,只不過帶來的消息都不確切。
  這些日子,這些雜七雜八的消失聽多了,張安世也就淡定了。
  張三已經到了張安世的跟前,臉上有幾分激動,直接道:“是福州府,福州府的驛卒,說有確切的消息。”
  張安世壹聽,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,整個人驟然之間抖擻精神。
  福州和泉州乃是叛亂的重災區,若是這裏來了人,那麽消息就真的確切了。
  沒壹會,張三便引了幾個人進來。
  張安世細細地打量著這幾人,為首壹人上前道:“卑下福州郵政局平譚驛三等吏夏瑄,見過殿下。”
  “夏瑄……”張安世挑了挑眉,這個名字聽著有些耳熟。
  不過耳熟的人多了,張安世此時自是沒心情細思這個,劈頭蓋臉便問:“如今福州的情形如何?”
  夏瑄很幹脆地道:“叛賊已剿除幹凈了。”
  聽到這話,張安世眼眸微微壹張,長長地呼出了壹口氣,整個人也在壹時間裏鮮活了幾分。
  不過,他依舊還有許多的疑問,於是緊緊地盯著夏瑄道:“確切嗎?”
  “卑下有幸,參與了剿賊,是了,這裏還有相關的奏報,請殿下過目。”
  說著,夏瑄將壹份奏報奉上。
  張安世迅速地看了壹眼,隨即身軀壹震,道:“大宋皇帝……”
  夏瑄便道:“這些賊子,喪心病狂,居然自立為偽帝,又封王侯數十上百人,且還設內監,冊封了太子……”
  張安世氣道:“入他娘的,不要命也就罷了,為何自封大宋皇帝,本王和他有仇?”
  “這……”夏瑄有些緊張,卻又有壹絲絲的興奮,想了想道:“可能是……他們也敬仰殿下吧。”
  張安世驟然之間,目光狠狠地瞪了夏瑄壹眼。
  夏瑄立即意識到,自己這馬屁是拍在了馬腿上了,連忙抿進了嘴唇。
  張安世咬牙道:“拿住了數千人,其余的……統統都降了,降者四萬余?”
  “是。”夏瑄道:“許多是無知百姓,被其裹挾,因而……壹旦見真章的時候,或是沖散,或是舉降,倒是負隅頑抗者,便是這兩千余人……”
  張安世頷首:“妳們招募了十數萬人……”
  “人是多了壹些,都是各州府那邊招募的……”
  張安世點頭:“這奏報裏頭說,妳的功勞還不小,沒想到,真是後生可畏啊。”
  “卑下哪裏有什麽功勞,都是長吏們教的好,除此之外……還有殿下……”
  張安世大手壹揮:“少說這些,待會兒,本王還有許多話問妳,不過現在不是在這說的時候,本王教人備車,妳與我同車,待會兒,路上再慢慢說。”
  “備車……”
  “入宮去。”張安世道:“既有確切的消息,那麽該立即奏報,對了,那些書信,都帶在身上嗎?”
  夏瑄道:“都背在身上呢……”
  張安世看了壹眼他們背著的大包袱,心裏已是了然,中氣十足地道:“壹並帶著。”
  沿途上,張安世少不得又詢問了許多的細節。
  其實這些細節,與張安世此前所料想的差不多。
  新政對於尋常百姓而言,是極有誘惑的。
  可是單純的誘惑,其實意義也不大。
  根本問題就在於,需要有無數夏瑄這樣的人,深入到村裏中去,除此之外,要將邸報送至各村各裏。
  首先要做到的,就是有壹群人,渴望知識,漸漸掌握壹定的學問,其實認字說難也難,說易也易,即便條件不足,可只要有印刷物,真有人痛下決心,再偶爾找人請教,壹些基礎的掃盲卻是可以做的。
  而偏偏,這些不甘心,且肯付出極大決心去認字的人,往往都不是尋常之輩,壹個人有此毅力和決心,且腦子還好使,那麽必然,本就是各村各裏的‘能人’。
  他們既是推行新政的骨幹,也必然是邸報內容的傳播者,且極有建功立業的意願,所以,只需張安世的詔令壹到,他們必定要鼓動自己的親朋故舊們追隨驛站。
  當然,判斷是壹回事,可真正能做到,卻又是另壹回事。
  這其中,也可見郵政司上下,確實是盡心盡力了。如若不然,是斷然不可能能有今日成效的。
  張安世只細細地聽夏瑄的陳述,壹面心裏五味雜陳。
  很快,朱棣聽聞了消息,火速召張安世與夏瑄人等覲見。
  在文樓裏,朱棣端坐,幾個伴駕的大臣,在旁側立。
  張安世行禮:“臣……”
  朱棣顯然也有點焦急了,道:“朕的討逆大將軍,可算來了。”
  壹聽這話,張安世心裏苦笑,這壹個多月的時間,想來陛下心裏也憋得很辛苦,自從他主動請纓之後,卻壹直按兵不動,陛下催促不是,不催促又不是,今日總算是他張安世撞上了槍口了。
  這討逆大將軍五個字,頗有幾分幽怨呢。
  於是張安世道:“陛下,臣此來,就是來奏報戰果的。”
  “戰果?”朱棣打量著張安世,皺眉起來:“什麽戰果?”
  “自然是討逆的事。”張安世道:“陛下,福建布政使司大捷,盡殲賊子,這些亂臣賊子,膽大包天,聚眾數萬,裹挾百姓,甚至……甚至還自封為皇帝,大封公侯,幸好皇天保佑,陛下聖明,討賊檄文壹至福建布政使司,各處忠勇之士紛紛揭竿而起,奉天討逆,不出數日,逆賊便土崩瓦解,全軍覆沒。”
  “這都是陛下……平日裏實行仁政,愛民如子的結果啊……”
  朱棣:“……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