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做皇帝

要離刺荊軻

歷史軍事

  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。   朕奮三世之余烈,用天下之大義,乃執三尺劍,以做天下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61章 緣由

我要做皇帝 by 要離刺荊軻

2018-6-22 23:14

  “卿先看看這些罷……”劉徹拿著手中還帶著血跡的紙張,遞到郅都手中。
  郅都看完,表面上雖然默不作聲,但劉徹明顯能看到,他手上暴露的青筋。
  劉徹看了,心裏微微點頭。
  郅都的性格,向來嫉惡如仇。
  前世,郅都主政南陽,不過兩三年,就殺的整個南陽地主豪強人人自危,調任中尉,更是大開殺戒,長安公卿皆稱其為“蒼鷹”。
  如今,見了河南郡的地方官如此作為,他能忍得住才怪!
  但,在這個問題上,劉徹很清楚,他要做的,只是將問題匯報上去,至於皇帝會怎麽考慮,怎麽決定,那暫時與劉徹無關。
  “麻煩卿將這些材料,秘密呈遞給父皇罷……”劉徹淡淡地嘆道。
  其實,現在,劉徹也隱約猜到了,類似河南郡的地方官僚私自征繳算賦,收上去後,拿去幹嘛了。
  劉徹又不笨,想想大天朝當年攤派統籌款,提留款是拿來幹嘛的?
  無非就是發放各級衙門胥吏的工資,然後,上上下下,都分潤壹些好處,公款吃喝養養小三二奶什麽的。
  這個道理,古今如壹,不因時代的變遷而改變!
  因而,劉徹心裏很清楚,這個蓋子,暫時還揭不得!
  只是,劉徹好奇心比較重,按照楊豐記載的事情來看,河南郡等地的地方官,絕對不至多收了壹次算賦。
  他們幾乎春夏秋冬,都會催繳。
  河南郡,根據去年的上計和人口普查,總共有二十四萬七千戶。
  以每戶正常壹年上繳六百錢的算賦來計算。
  河南郡的官員,壹年要多收數千萬錢的算賦。
  這麽多錢,壹個小小的郡守的能耐顯然是遮掩不了的,哪怕,他姓竇。
  這官場上,壹件小事,都可能被政敵拿來大做文章,何況是每年數千萬錢的買賣!
  禦史大夫衙門,廷尉衙門,還有丞相衙門,居然都在這個事情上,成了啞巴,劉徹甚至都沒聽人說過,有這樣的事情。
  嘿嘿,難道不奇怪嗎?
  姓竇可不是護身符!
  朝廷上不鳥竇家,不喜歡竇氏的人,壹抓壹大把!
  不然,當年,竇廣國為相的風聲剛剛放出來,朝野物議怎會那麽洶湧?
  於是,送走郅都後,劉徹壹頭紮進了少府的檔案室,壹直蹲到夜幕降臨,方才出來。
  走出檔案室的劉徹,壹臉的無奈。
  數據,永遠不會騙人!
  劉徹現在已經差不多知道,這裏面的貓膩了。
  在少府的檔案裏,劉徹發現,被劃歸給他這個太子的十個封縣,居然照常有算賦和田稅以及芻槁稅入庫,分文未少!
  這說明了什麽?
  這說明,就是老劉家自己也是這場盛宴的參與者!
  本應該是從租稅、算賦和以及芻槁稅中扣除的每戶兩百錢的太子食邑費用,被人攤派了農民頭上。
  這還是關中!
  劉徹此時感覺,心情無比沈重。
  連國家的最高層,金字塔的頂端,都參與到這場盛宴中,妳還能指望下面的官員有節操?不會有樣學樣?
  然而,此時此刻,摸到事情真相的劉徹,只有壹個念頭——這是在自己給自己挖墳墓!
  劉徹不知道,這事情,究竟是皇帝老爹自己也清楚,還是,有人在裏面搞鬼。
  兩者可能性,都存在!
  皇帝這種生物,永遠都不要指望它的節操會有下限!
  所謂的明君聖主,掉起節操來,連暴君都會感到恐懼!
  但劉徹卻覺得,這樣的事情,以他老爹和先帝的性格,大抵是做不出來的。
  不然,這豈非是自己抽自己耳光?
  前腳剛喊完輕徭薄賦,免除了壹大堆田稅,後腳自己就給自己壹巴掌,劉家人還沒這麽傻逼!
  那就只剩下壹個可能了……
  官僚們為了政績,沒什麽事情做不出來!
  每年十月的考績,就是壹條勒在漢家上上下下官吏脖子上的繩索。
  人口、戶數、田畝、稅收,哪壹個都是考核的目標。
  為了頭上的烏紗帽,這幫家夥,沒什麽事情不敢做!
  休說是區區攤派了,便是把農民逼的破產,賣兒賣女,甚至逼死,又與他們何幹?
  而發展到現在這樣遍及全國的攤派加派,劉徹覺得,倒不是所有的官員,都喜歡這樣幹。
  不然,晁錯、趙禹甚至張湯的態度,就不會那麽奇怪了。
  只是……
  妳不幹,別人都在幹!
  這就好比在壹個考場裏,其他考生都在作弊,妳不作弊,那就只有等著被淘汰!
  壹個很顯然的例子就是,前丞相故安候申屠嘉,兩袖清風,清廉壹生,最恨貪汙。
  但面對滿朝上下蔚然成風的賄賂之風,甚至連宮廷中都興盛無比。
  縱使是丞相,他也有心無力,只能保證自己不貪不拿。
  這麽想著,劉徹深吸了壹口氣,回頭望著太廟(太宗孝文皇帝廟)的方向,劉徹搖了搖頭。
  說起來,官風世風,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局面,他的那位皇祖父,起碼要負壹半責任。
  當初,將軍張武貪汙受賄,證據確鑿,人贓並獲。
  結果,出於收買人心以及顯示自己胸襟的考慮,先帝並未嚴懲張武,反而,賜金,說要“以愧其心”。
  說到底,其實是護犢子罷了!
  誰叫張武是跟著先帝從代國到長安的老臣子,幾十年鞍前馬後的伺候,沒有功勞也有苦勞!
  張武究竟有沒有“慚愧”“內疚”“悔恨”,劉徹不知道。
  但劉徹只知道,從哪以後,賄賂之風愈演愈烈。
  上至三公九卿,下至各衙門的辦事官員,誰沒拿過錢,誰沒接受過賄賂?
  便是宮中的宦官,收起賄賂,也是有恃無恐。
  大家都在想——和尚摸得,貧道就摸不得嗎?
  張武能貪,哥自也能貪!
  張武之外,鄧通,就是另外壹個榜樣了。
  鄧通這個先帝的寵臣,以宦官之身,監管皇室鑄錢,搞到最後,天下鑄錢,壹半姓吳,壹半姓鄧……
  有這樣兩個榜樣在,不貪不拿的官員,自己都會覺得自己傻……
  劉徹搖了搖頭,局勢發展到現在,便是他,壹時半會,也沒什麽章程。
  “只能等我即位後,慢慢清理這些爛攤子,歷史遺留問題了……”劉徹心中思索著。
  現如今的話,劉徹只能做到,嚴懲河南郡上下,殺雞駭猴,希望其他地方的官員們能收斂那麽壹點了。
  抱著這樣的想法,劉徹坐上馬車,在太子衛隊的護衛下,朝著夜色下的章武候府而去。
  現在,劉徹可不只想跟章武候溝通壹下竇全的問題。
  他更希望,這位先帝的智囊,能教他壹個至少讓官員們,不敢再這麽肆無忌憚的辦法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